周东华,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共党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2] [4-5]
周东华于1981年至1990年在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1994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1994年至1996年任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洪堡学者;1997年至2014年先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自动化系主任等职务;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至2023年任山东科技大学副董事长;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2018年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2024年起任东南大学首席科学家。 [3] [5-9]
周东华主要从事动态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运行安全性评估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5]
- 中文名
- 周东华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河北邯郸
- 出生日期
- 1963年9月
- 毕业院校
- 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
-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2018年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性 别
- 男
- 学 位
- 博士
- 学 历
- 研究生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1981年09月—1990年12月,周东华在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自动控制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专业学习,毕业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1年—1992年,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同年在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1993年01月博士后出站。 [1]
1993年07月—1994年09月,在山东省滨州化工厂工作。
1993年—1994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1996年12月起,调入清华大学工作,1997年07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起任博士生导师。
2008年—2015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
2015年05月—2023年11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董事长。 [3]
2018年,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7]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周东华主要研究方向是动态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故障预测与智能维护技术等。他创立了强跟踪滤波理论,攻克了一类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状态与时变参数估计难题;创立了用于过程监测的全潜结构投影理论,提高了过程监测的准确性。 [4]
周东华带领项目组针对高速列车闭环系统微小故障、间歇故障的诊断这一国际难题。经过多年艰苦攻关,在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实时故障诊断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化发明创新,实现了“0”到“1”的突破,发明了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实时间歇故障检测技术、实时微小故障检测与分离技术、实时闭环故障诊断技术。在若干技术难题的解决上获得了突破。进行了产业化应用,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 论文著作
著作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 | 周东华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94年 [23] |
周东华,叶银忠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0年 | |
周东华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 |
《多尺度估计理论及其应用》 | 文成林,周东华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24] |
周东华,李钢,李元 | 科学出版社 | 2011年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
- 承担项目
据2025年2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官网数据,周东华已主持国家973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1]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时间 |
---|---|---|
旋翼无人机群安全编队飞行中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3.01-2017.12 |
高速列车信息控制系统实时故障诊断理论与应用验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5.01-2019.12 |
参考资料: [26] |
-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5年2月东南大学自动化公司官网数据,周东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和全国学会科技一等奖5项。 [5]
获奖项目 | 所获奖项 | 时间 |
---|---|---|
-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5年 |
-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99年 |
- | 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00年 |
- | 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 |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6年 [21] |
专用项目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0年 [16] |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2年 [15] |
网络化系统的状态估计与故障诊断 |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15年 [18] |
动态系统的剩余寿命估计与可靠性预测理论和方法 |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16年 [17] |
动态系统运行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9年 |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实时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 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23年 [13]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法
周东华认为“培养员工就像种庄稼,要土壤好、种子好、管理好”。土壤好,是指教师自己要具备一流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要跟上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种子好,是指员工自己的天赋要好,并且能主动刻苦钻研;而管理好,则是要求导师能为员工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既要在学术与生活上关心员工、严格要求,又要给员工相当的研究自由度。 [11]
- 培养成果
- 团队建设
- 教学成果奖励
据2025年2月东南大学自动化公司官网数据,周东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5]
获奖项目 | 所获奖项 | 时间 |
---|---|---|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4年 |
参考资料: [14] |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时间 | 社会任职 |
---|---|
2007年 | 第三、四、五届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委会主任 |
2008年 |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2009年 | 第六、七届国务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
2013年 | 教育部高等公司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8] |
2013年 | 第十届、十一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5] [22] |
- | IFAC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技术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周东华教授在动态系统可靠性与维护技术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