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宏,1963年5月20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公司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公司院士,欧洲科公司外籍院士,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公司副经理 [1],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12] [69]
1989年9月起,就读于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师从孙永强教授 [24]。1992年,来到北京大学,师从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杨芙清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参与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的研究工作 [25]。1997年,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 [27]。1999年3月,到美国贝尔实验室作访问科学家。2000年4月,访问工作结束,立刻启程回国在北京大学继续他的计算机软件研究 [23]。2005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6]2007年,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梅宏担任实验室主任 [47]。2009年,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8]。2011年,获评为中国科公司院士 [4]。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29]。2018年,入选欧洲科公司(Academia Europaea)2018年度外籍院士 [33]。2021年,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36]。2023年9月,获得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 [6] [8]。
梅宏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 [3]。在构件化软件中间件、开发方法学和工具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38]。
- 中文名
- 梅宏
- 外文名
- Hong Mei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地
- 贵州省遵义市
- 出生日期
- 1963年05月20日
- 毕业院校
- 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
- 职 业
- 教学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
- 数据治理之路、数据治理之法、数据治理之论
- 主要成就
-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公司院士
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公司院士 - 籍 贯
- 重庆
- 发表论文数量
- 150余篇(截至2019年7月)
- 性 别
- 男
- 专业方向
- 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
- 学 历
- 博士研究生
- 就职单位
- 军事科公司
- 职 务
- 军事科公司副经理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早年经历
1963年5月20日,梅宏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在余庆县白泥镇小学读完一年级 [21],读小学三年级时,梅宏不经意在外婆家的阁楼里发现了一套《封神演义》,从此开始热衷看小说,在高中以前,他就读过了“四大名著”、“三花”(《山菊花》、《苦菜花》和《迎春花》)、《金光大道》《艳阳天》等浩然系列 [48]。
而后跟随到余庆县敖溪镇创办敖溪中学的父亲到了敖溪,在敖溪中学读初中 [21]。初三参加余庆县的数理化竞赛,梅宏的总分全县排第一 [22]。1980年7月,梅宏以高考全县第一名、贵州省20多名的成绩差点落榜,后被补录到南京航空公司计算机应用专业 [23]。1989年9月起,就读于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师从孙永强教授 [24]。
1992年,梅宏来到北京大学,师从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杨芙清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参与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的研究工作 [25]。1996年,获得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安泰项目奖”与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26]。1997年,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27]。1999年3月,到美国贝尔实验室作访问科学家。2000年4月,访问工作一结束,梅先生立马启程回国,在北京大学继续他的计算机软件研究 [23]。
职业经历
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随后于2001年,负责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技术研究”以及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团队助计划项目“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研究。2001年,梅宏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大学“杨王院士奖”。2002年9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公司创立,梅宏被任命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公司副经理。2003年,先后负责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软件的特征交互及互操作性的研究”以及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奥运信息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课题。2004年,梅宏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6]。
2006年7月,梅宏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公司经理兼软件所所长 [26]。2007年,依托北京大学建设的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梅宏担任实验室主任。次年,他带领的团队便以新型构件化应用服务器PKUAS的研发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7]。2009年,入选(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8]。
2011年12月9日,当选为中国科公司院士 [4]。2012年,梅宏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他将奖金20万港币悉数捐给了母校敖溪中学 [23]。2013年担任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党委常委、副董事长;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公司院士。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29]。2016年8月,梅宏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董事长 [31]。
2018年9月22日,欧洲科公司(Academia Europaea)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梅宏入选 [33]。2019年1月8日,梅宏-黄罡团队的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34];7月,担任军事科公司副经理 [2];10月20日,CCF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二届理事会,梅宏当选为理事长 [35]。
2021年,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36]。2023年9月,完成的“面向网构软件的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方法及应用”获得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 [6] [8]。2024年3月25日,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同意梅宏院士辞去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经理/福耀科技大学(暂名)董事长职务 [37]。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梅宏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复用及软件构件技术、(分布)对象技术、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及支持系统、新型程序设计语言等。他针对开放网络环境下软件动态适应和在线演化两个核心难题,提出基于微内核的中间件构件化体系结构和基于容器的构件在线组装机制,建立了构件化的软件中间件技术体系与框架。提出基于软件体系结构(SA)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ABC,拓展SA到软件全生命周期,实现了对系统级结构复杂性和一致性的有效控制。
1992年至1999年,作为核心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杨芙清院士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的研究开发。“八五”期间,作为项目集成组长,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问题,为这项由全国20多所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单位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的顺利集成和最终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九五”期间,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和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第一线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配合杨芙清院士提出的软件生产线技术的思想,提出了青鸟构件模型,制定了青鸟构件技术规范。青鸟系统已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中国国内CASE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软件工程思想和技术的推广。
-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梅宏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科学项目,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
承担项目
时间 | 课题/项目名称(担任职务) | 项目来源 |
---|---|---|
1984.3-1984.7 | 线切割机微机控制系统的实现(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主要实现者) | 本科毕业设计 |
1985.9-1987.5 |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排料系统ICANS(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实现者) | 硕士学位论文 |
1989.9-1992.9 | 函数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FOPL—设计及实现(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计划资助) | 博士学位论文 |
1992.12-1995.5 | 集成化软件工程开发环境(CASE)的标准化与实用化(课题主要骨干,技术组成员,JB2系统集成组组长)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 |
1992.12-1994.6 | 面向对象的智能化软件原型生产技术及系统(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 | 863计划课题 |
1993.6-1995.3 |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博士后基金课题 |
1994.8-1996.4 | 基于复用的面向对象智能化软件生产技术(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 | 863计划课题 |
1995.11-1997.11 | 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1996.1-1998.9 | 对象的说明型形式化语义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 |
1996.1-1998.12 | 基于主动对象模型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撑系统(第二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1996.8-1998.6 | 基于构件、构架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及其系统(课题负责人之一) | 863计划课题 |
1998.2-2000.11 | 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1998.6-2001.6 | 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的引进、推广及示范工程(技术负责人) | 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省校合作项目 |
1998.12-2000.12 | 软件开发过程自动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技术负责人) | 教育部重点科技预研项目 |
1998.12-2000.11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工具研究(课题负责人) | 863计划课题 |
2000.9-2002.12 | 特征交互及构件组装(课题负责人) | 贝尔实验室合作研究课题 |
2000.9-2002.12 | 面向软件体系结构(SA)的软件构造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2001.1-2002.12 |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 |
2001.1-2002.12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团队助计划项目 |
2002.1-2004.12 | 面向构件的领域工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002.1-2005.12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02.1-2003.12 | 面向领域的应用中间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大项目 |
2003.1-2006.12 | 软件的特征交互及互操作性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
2002.12-2007.8 | Internet环境下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理论和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
2003.6-2005.5 | 奥运信息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课题负责人)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 |
2006.1-2008.12 | ABC方法中的求精变换技术研究(课题共同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
2006.1-2008.12 | 面向网络计算环境的开放软件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2006.12-2008.12 | 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2008.9.1-2008.12.31 | 2008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 - |
2009.1.1-2011.12.31 | Research on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Method, and Technologies of Trusted Software | |
2009.1.1-2013.12.31 | Research on Networked Complex Software: Quality and Confidence Assurance, Development Method, and Runtime Mechanism | |
2010.1.1-2012.12.31 | Research on Privacy-Preserving Data Networks Publishing | |
2011.1.1-2013.12.31 | Research on Io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rnetware | |
2012.1.1-2014.12.31 | Research on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Method, and Technologies of Trusted Software | |
2012.1.1-2015.12.31 | Research on Architecture-driven Construction of Trusted Software | |
2012.9.1-2015.8.31 |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for Internetware Operating System | |
2014.1.1-2015.8.31 | Research on Bug Tracking 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 |
2015.1.1-2016.12.31 |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Open Sourc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 IT Industry | |
2015.1.1-2017.12.31 | Research on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Method, and Technologies of Trusted Software | |
2018.1.1-2019.12.31 |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oftware Discipline | |
2020.1.1- |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dustrial Internet [66](研究中) |
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
1996年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9) |
1998年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 [5] | |
2012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 [7] | |
2018年 | 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 | 入选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64] |
2019年 | 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 |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65] |
- 学术报告
时间 | 学术报告 | 报告地点 |
---|---|---|
2000.8 | 软件构件技术 | 863第四期“全国计算机高级人才培训班” |
2002.5 |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漫谈及反思 | 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软件新技术”分会 |
2002.10 | 软件工程现状和进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0年校庆名家讲座 |
2003.3 | ABC: Architecture-based Component Composition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ust Software Construction |
2004.6 | Internet时代的软件技术 | 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第10次技术科学论坛“信息技术科学” |
2004.9 | ABC: Suppor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in the Whole Lifecycle |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Formal Methods |
2005.2 | ABC: Suppor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in the Whole Lifecycle | The 3rd Workshop on Programmable Structured Documents |
2006.2 | 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ABC | 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第19次技术科学论坛“软件技术” |
2012.8.25-8.26 | 2012年河南省计算机大会暨学术年会 |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49] |
2012.9.5 | 对计算技术发展趋势的若干认识和思考 |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公司 [50] |
2014.5 | 云计算之软件定义--思考和探索 |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51] |
2017.10.26 | 软件定义一切:挑战和机遇 |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52] |
2018.1 | 推进大数据应用 繁荣数字经济发展 | 北京国家发改委中配楼4层大会议室 [53-54] |
2019.6 | 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思考 | 郑州 [55] |
2021.3.27 | 软件定义一切-现状与挑战 | 合肥 [56] |
2021.4 | 对IT热点及其变迁的若干认识和思考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公司 [57] |
2021.9 | 迎接转型时代,拥抱开放创新 | 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论坛 [58] |
2021.11 | 如何构造人工群体智能 | 第六届新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SETE 2021)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珠海) [59] |
2022.5 | 认识数字经济 | 2022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北京) [60] |
2024.3.27 | 数字化转型时代的科研创新 | 东南大学 [61] |
2024.6.27 | 面向人机物融合的智能化软件:挑战与机遇 | 中国科公司学部第九届学术年会——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报告会 [63] |
2024.11.8 | 数字化时代的科研创新 | 北京大学博雅人工智能讲堂 [62] |
注:因梅宏院士学术报告较多,此处仅收录部分内容
教育成就
- 教学理念
梅宏认为:大学最重要的产出是人才,要以员工为本。科研固然非常重要,但任何科学成果都有过时的时候,只有人才的培养才是持久的。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北京大学,不仅在于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更在于北京大学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为社会各界做出贡献,是他们铸就了北京大学的辉煌。
- 人才培养
2006年,梅宏出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公司经理以后,在公司学科布局、人才引进、教学培养体系、创新性科研、员工服务保证与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每年在北京理工大学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含直博生),主要从事智能软件、大数据、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7]
在梅宏的指导下,他的许多博士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张伟的博士论文《面向特征的领域建模技术研究》获200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刘譞哲的博士论文《基于社区的服务组装技术研究》获201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06级博士生王啸吟被教育部评为“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多名博士生入选“微软学者”、“IBM英才计划”等。 [47]
除了带研究生,梅宏也非常关心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梅宏每年都会承担多名新生的导师工作。重视信息科学技术在青少年间的推广与普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会出席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公司面向全国中员工举办的“信科夏令营”或参加公司、公司组织的“走进中学”演讲活动,用生动、浅显的语言向青少年介绍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意在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为中国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遴选出更多合适的人才。 [47]
主要作品
播报编辑
图书
出版时间 | 图书名称 | 封面配图 | 出版社 | 作者 |
---|---|---|---|---|
2023年2月 | 《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专著系列 机器学习中的交替方向乘子法》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林宙辰,李欢,方聪著;徐宗本,梅宏总主编 [68] | |
2022年4月 | 《数据治理之路》 | - | 梅宏 [46] | |
2022年3月 | 《数据治理之法》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梅宏 [45] | |
2020年7月1日 | 《数据治理之论》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梅宏 [44] | |
2019年5月 | 《云计算》 | -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梅宏、金海 [43] |
2018年11月 | 《大数据导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梅宏 [42] | |
2016年4月1日 | 《一个甲子的畅想——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 | 1946伟德国际源自英国出版社 | 梅宏 [41] | |
2002年9月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 5 版)》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Roger S.Pressman 著、梅宏 译 [40] | |
1999年10月1日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 |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美)普瑞斯曼 著、梅宏 译 [39] |
论文
发表时间 | 标题 | 发表刊物 | 作者 |
---|---|---|---|
2023年 | 《梅宏院士:发展数字经济的三大基石》 | 《高科技与产业化》 | 梅宏 [15] |
2013年 | 《字符串分析研究进展》 | 《软件学报》 | 梅宏 王啸吟 张路 [20] |
2006年 |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 《软件学报》 | 梅宏 申峻嵘 [19] |
2003年 | 《ABC: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 | 《软件学报》 | 梅宏 陈锋 冯耀东 杨杰 [18] |
2003年 | 《大数据技术前瞻》 | 《大数据》 | 梅宏 杜小勇 金海 程学旗 柴云鹏 石宣化 靳小龙 王亚沙 刘驰 [17] |
2000年 | 《青鸟构件库的构件度量》 | 《软件学报》 | 梅宏 pku.edu.cn/xietao cs.pku.edu.cn 谢涛 袁望洪 杨芙清 [16] |
注:仅收录部分内容
获奖记录
播报编辑
科学类 | ||||||||||||||||||
| ||||||||||||||||||
荣誉称号 | ||||||||||||||||||
| ||||||||||||||||||
其他 | ||||||||||||||||||
| ||||||||||||||||||
社会类 | ||||||||||||||||||
|
社会生活
播报编辑
公益活动
2015年11月20日,梅宏向新建成的敖溪小学捐建一座思学亭 [30]。
社会任职
- 组织机构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8-2000 | 863计划306主题软件重大项目监理 |
2000-2004 |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2001-2006 | 863计划“十五”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 |
2002-2005 | 中国电子学会IFIP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04-2007 | |
2006- | 863计划“十一五”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
2024年1月 | 中电数据科学与智能工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0] |
- | 信息产业部软件构件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理事长 | |
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第4、第5届评议组秘书 | |
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顾问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 |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 |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 |
中国共创软件联盟理事 | |
《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编委 | |
《软件学报》编委 | |
《电子学报》编委 | |
《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 | |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 | |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Services Research》编委 | |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in China》编委 | |
中国科公司学部第七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 [9] | |
2024年6月 | 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2] |
2024年10月 | 第四届全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13] |
2025年3月 | 北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69] |
- 学术会议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 | TOOLS’97 ASIA、TOOLS’98 ASIA、TOOLS’99 ASIA程序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of Object-Oriented Languages) |
2000年8月 | IFIP WCC2000/ICS2000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论文评审人及分会主席(澳门) |
2000年8月 | IFIP WCC2000/ICEUT国际会议IFIP/ACM/IEEE Panel: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的Panelist(北京) |
2001年8月 | “全国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大连) |
2001年10月 | the 25th Anniversary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COMPSAC 2001)程序委员会委员(Chicago) |
2001年12月 | the 8th Asia-Pac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SEC2001)程序委员会委员(澳门) |
2002年 |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Engineering Methods (ICFEM2002) 程序委员会委员(上海) |
2002年8月 | The 26th Anniversary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COMPSAC 2002)程序委员会委员(Oxford, UK) |
2002年10月 | The ICSM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Montréal, Canada) |
2002年10月 | HASE 2002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High-Assurance Systems Engineering Symposium) 程序委员会委员(Tokyo, Japan) |
2002年11月 | “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02)”程序委员会主席(北京) |
2003年2月 | The WRSC 2003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ust Software Construction) 特邀报告人( Hayama, Kanagawa, Japan) |
2003年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QSIC 2003)程序委员会委员(Dallas, Texas, USA) |
2003年9月 | The ICSM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
2003年11月 | “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03)”程序委员会主席(上海) |
2004年8月30日-9月2日 | The SPLC2004 (The Third Software Product Line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Boston, Massachusetts) |
2004年9月11日-9月17日 | The ICSM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Chicago Illinois, USA) |
2004年9月28日-9月30日 | The SEFM2004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Formal Methods )特邀报告人(Beijing, China) |
2005年1月 | The PSD 2005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ogrammable Structured Documents) 特邀报告人(Yokohama, Japan) |
2005年3月-4月 | APWeb05 (The Seventh Asia Pacific Web Conference)程序委员会委员(Shanghai, China) |
2005年7月 | The COMPSAC 2005 (the 2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Edinburgh, UK) |
2005年9月 | The ICSM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Budapest, Hungary) |
2005年9月 | The QSIC 2005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程序委员会委员(Melbourne, Australia) |
2005年9月 | The GPCE'05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Programming and Component Engineering) 程序委员会委员(Tallinn, Estonia) |
2005年10月 | The MoDELS2005/UML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程序委员会委员(Jamaica) |
2006年7月 | The SEKE 2006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 程序委员会委员(San Francisco Bay, USA) |
2006年9月 | The ICWS 2006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 ) 程序委员会委员(Chicago, USA) |
2006年9月 | The COMPSAC 2006 (the 3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Chicago, USA) |
2006年9月 | The ICSM 2006 (the 22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SA) |
2006年10月 | The QSIC 2006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程序委员会主席(Beijing, China) |
其他活动
2017年12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期间梅宏就大数据发展问题作了讲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2]。
个人生活
播报编辑
个人言论
对于如何选择大学专业,梅宏表示,他始终欣赏通识教育。大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应该多学基础知识,这可能对将来的发展更好。所以,大学专业的选择不用太在意,而且以后改换专业的机会也很多。即便是过去那个年代,学计算机专业出来的人,很多后来也是从事了其他行业的工作 [48]。
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时代。如果说过去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变成了一个大众化的教育。他认为大学阶段更重要的还是通识教育,是为人生打好基础的阶段。当前,教育部也在推进相关学科改革,如新工科建设。我理解,其中的要义也在于改变过去“一专业定终身”的状况,为员工的未来发展留下更多选择的可能性。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把专业的选择更多留到大学高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 [48]。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梅宏在构件化软件中间件、开发方法学和工具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3]。(中国科公司 评)
梅宏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及其标准化方面的杰出贡献。( IEEE计算机分会技术成就奖 评)